臺中市明道普霖斯頓國小本土語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活動
單元名稱 |
偶是大明星 |
教學年級 |
國小四年級 |
教學者 |
四年級團隊 |
教學節數 |
共4節,(第一節) |
設計動機與理念 |
偶是引導孩童學習的良好工具,偶本身不但是一件藝術品,從操偶過程中,孩童可以培養自我表達能力及表演技巧,本單元以此概念為出發點,設計一個以偶為主題的單元。課程中將介紹學生各種偶的類型,起源、特色及各國知名的偶戲藝術家,接著便讓讓學生親手設計、製作套偶,賦予它名字與鮮明個性,塑造成一個獨一無二的「大明星」。 |
||
教學目標 |
1.能認識偶的各種類型與特色。 2.能欣賞各類型的偶。 |
||
準備材料 |
1. 各種類型的偶。 |
||
教學活動 |
一.引導活動 教師用台語問學生家裡有哪些玩具,請學生用台語回答,例如芭比娃娃、變形金剛、海綿寶寶…等等,並討論這裡面有哪些是可以操作的,哪些是無法操作的。 二.發展活動 介紹常見偶的類型: 1.套偶 (1)布袋戲偶(老師用台語介紹) 「布袋戲」是「套偶」常見的形式之一。所謂「套偶」,就是「套在手中操作的偶」,運用手掌、手指來操控偶的動作與姿態。傳統布袋戲偶約手掌大小,造型、雕刻、臉譜繪製、盔甲衣著等都有一定的講究。 (2)芝麻街Elmo 問學生是否看過「芝麻街」節目,並介紹裡面最受歡迎角色Elmo,而這種偶是屬於「開口式手套偶」,也就是將偶套在手中,運用手掌的開合,模仿人「開口講話」。 2.線偶 除了從偶的下方支撐之外,也有操偶師從偶的上方控制戲偶,將偶身上綁線接到操控器(或稱提線板)上,以拉線來操控戲偶。這種以線來操偶的形式稱為「線偶」,或稱「懸絲偶」,可以做到很細緻的動作,相對的難度也較高。 (1)木偶奇遇記 教師問學生迪士尼卡通「木偶奇遇記」中的小木偶屬於哪一種偶。並完成學習單1。 (2) 巨人女孩線偶 教師介紹法國戲劇團體Royal de Luxe,他們以童話故事為主題,將舞台搬到劇場外的街道上,讓戲偶們走入人群,而且這個戲偶有兩至三層樓高,它的動作在操偶師的指揮,維妙維肖,栩栩如生。 3.影偶 教師介紹不直接以戲偶本身的實體為主,反而以燈光將戲偶的「影子」投射在螢幕上的影偶。 (1)皮影戲 教師介紹傳統皮影戲,它是用獸皮雕刻並鏤空,或貼上七彩的透光色紙,經過燈光的照射,就能將繽紛的色彩映照在螢幕上,所以也叫做「光影戲」。 (2) Raymond Crowe的手影秀 教師播放澳洲藝術家Raymond Crowe的手影秀。並請學生練習利用手模擬出不同造型的動物如飛鳥、狗吠,或是水中的游魚、螃蟹等等。 4.其他 教師和學生討論是否有其他類型的偶,例如利用表演者的身體做偶的表演,接 著便播放法國藝術家Jerome Murat的表演影片。 三.綜合活動 教師複習上述重點並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2。 ~第一節課完~ |
||
參考資料 |
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中心(1995)。幼兒教具偶專輯。 小西園掌中劇團官網:http://www.hhypt.com.tw 皮影戲數位博物館典藏作品:http://163.29.243.14/shadowtheater/ |